发布时间:2018/12/14 9:43:21
从单线铁路,到四线铁路,再到六线铁路;
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动车组;
走在前列,敢为人先。40年来,珠江岸边的广州至深圳间铁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从不停止发展的脚步,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
改革的排头兵:百年沧桑广深路
广州市至深圳市相距约140公里,两市之间的铁路,最早要追溯到1911年全面建成通车的单线铁路——广(州)九(香港九龙)铁路。
广九铁路香港段于1910年10月1日正式开通,内地段(深圳至广州段)于1911年10月5日正式通车,并开通来往香港与广州的直通车服务。旅客搭乘直通车由香港直达广州,而深圳则成为内地与香港广九直通车火车头交接的地方。广九铁路通车初期,每天开行两趟列车,单程运行时间约3小时。
作为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担任顾问修建广九铁路。连接深圳和香港之间的罗湖桥,就是在詹天佑的坚持下建成铁路桥。至今,罗湖桥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建筑。
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条铁路几次中断。1949年10月,广九直通车再次中断,想要通过罗湖桥必须步行。
东方风来,满眼春光。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东风吹遍神州大地,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1979年4月4日,广九直通车恢复开行,粤港两地长达30年的阻隔终于结束。
这不单单是一趟列车的恢复开行。广九直通车就像一个改革排头兵,打开了一个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人流、信息流、资金流随着这趟列车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内地,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有益借鉴。
40年来,广九直通车从当初每天开行1对到现在每天开行12对,并向北京、上海、佛山、肇庆等地延伸,开放的窗口越来越大,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发展的先行地:从不停止奔跑的步伐
1980年8月,广东省深圳市经济特区成立,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进口货物和旅客大量增加。原有的广州至深圳单线铁路虽然为深圳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此时已经难以满足区域发展的需求。
“当时的深圳站只有几间砖房,十分破旧……”这是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站给众多南下追梦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先行一步,率先探索。
1984年,广深铁路公司正式成立,由广州铁路局管辖,负责广深间的铁路运营管理和建设复线工作。经国务院批准,该公司在全国铁路率先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承包制改革。他们自筹资金20亿元,对广深铁路进行全面改造并增建复线。
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在当时被称为“广深模式”,由广深铁路公司自行承担广州至深圳间铁路客货运输和对外服务业务,依靠客货运输价格上浮50%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的特殊政策,利用自身创造的利润自行分阶段完成建设改造任务。不久,这一模式也在其他铁路局进行推广,并逐渐完善。
1987年1月,广深铁路由单线铁路改建成为双线铁路,运输能力提高70%,成为当时广东省第一条复线。
同时,广深铁路公司加快对广深线各站的改造。1991年10月12日,重新改建的深圳站投入使用,成为当时国内设备设施最先进的火车站之一。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推动了广深铁路新一轮发展。
广深铁路是中国最早实现在既有线上提速的铁路试点。1994年,经过对线路的提速改造和增建第三线轨道,广州和深圳之间形成了两条时速160公里、一条时速120公里的三线并行铁路。广深铁路的提速经验之后陆续推广到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干线,为后来的中国铁路大提速打下了基础。
1996年4月9日,广深铁路公司作为全国22家股份制发行试点企业之一,经过股份制改造,改为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铁路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正式挂牌成立。同年5月,公司股票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筹集资金净值42.12亿元。
也正是这一年,广深铁路全面启动时速200公里电气化铁路改造。2000年,广深铁路成为我国第一条三线轨道并行、全线封闭的电气化铁路,广州东站到深圳站最快不到1小时。
2006年,广深铁路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了A股开市的铜锣,成为中国铁路唯一一家在内地、香港和纽约上市的股份公司。
2007年初,广深铁路公司收购京广铁路广州至坪石段,从区域铁路经营迈入全国骨干线路经营阶段。
同年,广深铁路新增第四线建成并投入使用,与既有第三线作为普速铁路线路,供普通旅客列车、货物列车开行,设计时速140公里;既有第一、二线作为城际铁路线路,供动车组列车开行,时速200公里。就这样,广深铁路成为了当时我国第一条四线并行、客货分线运行的电气化铁路。
2011年12月26日,广深港高铁广州至深圳段开通运营。至此,广州至深圳之间有了6条铁路线,广州南站到深圳北站最快仅需29分钟。为了与广深间高铁区分开来,原广深铁路改名为广深城际铁路。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深圳至香港段开通运营,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高铁的试验田:众多高铁技术在这里试验推广
“广深铁路是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和谐号动车组、跨区间无缝线路、高速轨检车、高速道岔、信息化调度指挥系统等一系列技术与设施都在这里率先投入运用。”广深铁路公司负责人表示。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将目光投向高速铁路。根据当时国情,铁道部选定广深铁路作为试点,研究高速铁路技术。
1994年12月22日,广深铁路建成,是当时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其中新塘站至石龙站区间为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试验段。而现在,“准高速”这一称呼早已随着中国高铁的发展湮没在历史的记忆里。
1998年,广深铁路开行时速达200公里的“新时速”准高速列车。2001年至2007年间,我国自行研发的“蓝箭号”动车组列车在广深铁路上运行。2004年至2006年,从瑞典引进的X2000列车在广深铁路上运行。2007年2月1日起,和谐号CRH1A型动车组列车开始在广深铁路进行载客试运行。当年7月1日,广深城际列车全部使用和谐号CRH1A型动车组。这为我国动车组研发提供了经验参考。
伴随着动车组列车的率先开行,我国自主研制的列车控制系统、车载设备、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等各种技术都在广深铁路得到了率先使用、改进,并不断成熟发展,向国内其他高速铁路推广。
“高铁的公交化运营模式,最早也是在广深铁路实施、完善,并推广至全国的。”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负责人介绍。
从1996年起,广深铁路公司就开始策划公交化运输模式。当时,广深铁路第三线的建成为广深之间开行城际列车提供了条件。1996年,广深铁路广深间12对时速为160公里的快速列车正式开行。当年,广深铁路发送旅客1760万人次。
2001年10月21日,以全国铁路第四次提速为标志,广深铁路正式推出公交化旅客运输模式。到2004年,广深间每天开行城际列车64对,全年旅客发送量突破3000万人次。如今,广深城际铁路高峰期开行动车组列车105对,全年旅客发送量接近4000万人次。
广深铁路公司在广州东、深圳等站建立旅客进出站与地铁、公交、口岸等的接续系统,实现铁路公交化运输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无缝对接。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多个城市紧密相连,起到了同城共振效应。
2009年,广深铁路全线启用广深铁路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联合推出的“金融IC卡”信用卡以及广深铁路“快通卡”。旅客可凭这两张卡直接刷卡乘坐动车组列车,率先实现了无纸化、无票化乘车,免去了排队购票过程,使旅客能够轻松享受到铁路公交化。
公交化、无票化以及无干扰服务等运营服务模式,作为广深经验、广深模式之一,在我国的高铁发展中得到了全面推广和运用。
大潮起珠江。40年来,广深铁路的改革总是率先而为。展望未来,广州局集团公司、广深铁路公司将继续快马加鞭,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当先锋、做表率,在新的时代书写新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