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8/4 18:18:09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贵广、成贵等高速铁路,动车飞驰,加速着贵州的经济发展;川黔、贵昆等普速铁路,一趟趟“慢火车”穿山越岭驶向远方,成为沿线山区老乡的“致富车”“希望车”。
无论快与慢,都是一样的情怀,都奔向同一个梦想。快慢之间,“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正蹄疾步稳地前行在小康路上。
高铁助力,经济加速发展
7月,动车在云贵高原疾驰,车窗外绿油油的稻田渐次铺开,峰林丛丛,少数民族村寨错落……沿途美景应接不暇,人们不禁慨叹现代化的交通方式让旅途生活变得如此美好。然而多年以前,情况却恰恰相反。
“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无路去中原。”贵州省地处西南山区,不临海,不临江,不临边,境内乌蒙山、苗岭、武陵山等山脉绵延,山地和丘陵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2.5%。交通不便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
由于山地偏多,修建铁路并不容易。1959年,贵州第一条铁路——黔桂铁路建成通车;1965年,川黔铁路建成通车;1975年,湘黔铁路正式开通运营。1991年,川黔铁路完成全线电气化改造。
多少年来,高铁一直是乌蒙山区老百姓心中最深的期盼。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之后,高铁终于铺设到这片土地上。
2014年,贵州首条高铁——贵广高铁开通运营;2015年,沪昆高铁贵州东段开通运营;2018年,渝贵铁路开通运营……目前,贵州境内高铁运营里程超过1500公里,迈入高铁时代。
从省会贵阳出发,2小时可到川渝滇和北部湾地区,4小时可至珠三角地区,8小时可达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因处于多条高铁的交会点,贵州成为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借着沪昆高铁的东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迎来发展契机。黔东南州坐拥镇远古城、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等多个知名景点。旅游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沪昆高铁开通运营后,每天有近百列客车停靠凯里南站。据凯里南站党总支书记朱玉森介绍,凯里市常住人口仅50多万,平时凯里南站日均发送旅客达到近1万人次,最高时可达1.3万人次,外来游客占半数以上。
“周六早上从贵阳出发,中午到凯里尝酸汤鱼,接着到从江赏油菜花,晚上到镇远古城划船,周日还可以逛下司古镇,欣赏苗族歌舞。”在凯里南站候车室,来自贵阳的旅客王女士分享了自己的周末生活,“坐高铁太省时间了,两天就能打卡四五个地方,这个周末过得充实又安逸。”
高铁带来的不只是人流,还有商机。“高铁开通运营后,我们每年接待的外地考察团至少七八个。”朱玉森说。
距离凯里370公里的毕节,也紧紧抓住成贵高铁开通运营后带来的商机。毕节位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红军长征时期“黔大毕”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之一。30多年前,国务院在这里建立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
据了解,自去年高铁开通以来,毕节依托高铁带来的强劲东风,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45个,累计投资213.06亿元。如今,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增长,为毕节脱贫致富奔小康开拓出一条康庄大道。
慢车不停,生活有滋有味
7月9日,5639次“小慢车”穿梭在苗岭间。细雨蒙蒙,青山夹道,悠扬的风笛声在山间回荡。
这趟从玉屏开往贵阳的“慢火车”途经侗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时速仅40多公里,已开行20多年。
列车行至桐木寨站,在列车员的帮助下,苗族老奶奶乌宗将两篮蔬菜搬进车厢,玉米、豇豆、辣椒……各种时令蔬菜都是她自己种植的。花7元钱车费运到凯里,这些新鲜蔬菜不仅能涨涨“身价”,还能有个好销路。卖完这些蔬菜,乌奶奶当天预计能有近百元的收入。
今年72岁的乌奶奶是5639次列车的常客。“这趟车刚开行时我就坐着去卖菜,都20多年了。”她说。20多年间,儿女慢慢长大成人,外出打工。乌奶奶靠着进城卖菜给自己补贴家用:“想吃糖,想吃嘎儿(肉)都可以自己买,不给孩子添负担。”下午卖完菜,乌奶奶又乘坐5640次列车回家。
列车上像这样从周边小站乘火车到附近城市卖菜的少数民族老乡还有很多,车厢里有序摆放着老乡们装满蔬菜水果的篮子和背篓,不时有旅客询问价格,车厢俨然成为流动的集市。
道路越来越宽阔了,生活也越来越有滋味了。1999年起就值乘这趟车的列车长罗晓萱见证了这些年当地居民的生活变化。
“以前这些老乡们坐车买票基本都是‘银角子’(苗语,意为零钱),现在经常拿出红色的‘整票子’,每次从凯里回去提着大包小包,脸上都是笑呵呵的。”常年在“小慢车”上工作,罗晓萱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苗语,方便与当地居民沟通交流。
列车虽慢,却让大家的腰包鼓了起来。
列车长胡贵川是“小慢车”上的“带货达人”。1997年,胡贵川参加工作后就来到这趟列车上值乘。他熟悉这趟车,也熟悉乘坐这趟车外出卖菜的村民们。值乘工作中,胡贵川发现,老乡们不了解城里菜市场的行情。于是,他在列车上竖起市场菜价公告牌,给老乡们定价做参考,还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把销量较大的农产品记下来,联系商家对接销路。
热心助困,公益扶贫致富
今年疫情发生后,铁路沿线村寨封闭,老乡们不能外出卖菜。于是,胡贵川联系部分村民,告诉他们自己可以免费“带货”。为了帮助村民打通销路,胡贵川把蔬菜种类、价格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菜农和买家纷纷留言,称赞胡贵川是解忧济困的“及时雨”。有时,他还会提前垫付菜钱。胡贵川的电话号码多年没换过,他说:“这是面向乡亲们的热线电话,不能轻易更改。”
列车长曹旭东是“小慢车”上的“招工达人”。对于这趟车,曹旭东还是个“新人”,刚值乘2年的时间,但对招工这件事,他已经干了近5年。2016年,曹旭东在值乘K9463次列车时,发现一个父亲带着两个小男孩。这名父亲外出打工没找到工作,不仅拿不出车费,连饭也吃不上。这让热心的曹旭东动了恻隐之心,他不仅给了他们路费、买了吃的,还萌生了帮助老乡找工作的想法。在车上遇到外出务工人员,他就多加留意,记下他们的联系方式,然后联系朋友或是自己跑到人才市场,帮助老乡解决就业问题。
2018年,曹旭东到“小慢车”上工作,他仍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帮助老乡找工作。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加劳站附近翁当村的村民李平喜没有像往常一样外出打工。这位不会弄“健康码”的苗族老汉担心没人愿意用他。坐火车时他了解到有个“招工车长”,于是拨通了曹旭东的电话:“我想就近找个活计做,哪怕临时工也要得。”曹旭东帮他联系了用工单位,在网上递交了简历,约定了视频面试时间。李平喜顺利通过了面试,揣着曹旭东给他的10余个口罩,到贵阳市郊一个建筑工地上班。
多年来,曹旭东已为几百名老乡找到了工作,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能帮一个是一个。”曹旭东如是说。
在贵州,这样站站停、低票价的“小慢车”还有3趟。温暖的铁路人让“小慢车”扶贫更有温度。
列车飞奔客来贵,车轮滚滚向“黔”行。在铁路助力下,曾经被贴上贫穷落后标签的贵州山区乡村正蹄疾步稳地行进在小康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