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列车广播员 让岁月留声

发布时间:2020/12/9 14:57:56

徐卓辉 饶立嘉 刘燕琼 李牧洵 

  广播员是列车上的特殊工种,旅客往往“不见其人,只闻其声”。作为旅途中的“百灵鸟”,他们用甜美、磁性的嗓音,播报乘车信息、叮嘱安全事项,为旅客排解旅途寂寞。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列车广播的设备、内容和风格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不变的是列车广播员用声音服务旅客的初心。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广播节目自导自演

  一平方米大小的迷你“格子间”、一个裹着红色软布的有线话筒、一台灰白色的唱片广播机和一摞厚厚的唱片,构成了列车广播员刘燕琼最深的工作记忆。

  “各位旅客,我们的列车很快就要到达伟大首都北京了,感谢您一路上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今年70岁的刘燕琼,1974年开始在南宁至北京方向的列车上担任列车广播员,谈起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广播词,她记忆犹新,说到兴奋之时还手舞足蹈地比画起来。

  在刘燕琼看来,列车广播员是一个特别光荣的岗位,“每次出乘前,我都会在胸前别上工种胸章,上面用红色呢子布穿金线绣了‘广播员’三个字,特别神气”。

  这份神气,不仅来自于这枚红色的胸章,更源于列车广播员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在那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娱生活十分匮乏的年代,列车广播是旅客在旅途中最重要的娱乐方式。如果广播出现故障了,旅客一定会很着急地向乘务员反映,要求尽快恢复广播。

  “我们的广播节目包括乘车提示、新闻资讯、曲艺相声、旅游景点等,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全是自编自排的。那时候,我们会利用休班收集素材,在家反复练习,就像一台晚会的导演。”刘燕琼介绍,20世纪80年代,春节联欢晚会是潮流的风向标,旅客特别爱听春晚上的歌曲,比如《冬天里的一把火》《十五的月亮》等。大家还喜欢参与列车上的点歌节目,这对列车广播员的即兴主持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有一次,一位老太太在车上过生日,餐车服务员为她送上了长寿面,刘燕琼通过广播播放了一首生日歌,并引导全车旅客合着节拍一起唱生日歌,为老人送上祝福。在欢乐的氛围中,老太太热泪盈眶,激动地表示这是她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

  “亲切、体贴,广播节目办得‘活’!”这是许多旅客对刘燕琼的评价,也是刘燕琼最引以为傲的记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苦下功夫炼成“百科达人”

  今年50岁的饶立嘉,1993年开始担任列车广播员。当时,火车不再烧煤,内燃机车投入使用,列车车厢更新换代,列车广播员有了更宽敞的“单间”,开始使用磁带进行广播。

  饶立嘉的母亲也是一名列车广播员,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播音。从小耳濡目染,饶立嘉喜欢上了这份工作,最终走上了这个令她憧憬的岗位。

  “想成为一名列车广播员可不容易,必须经过层层选拔。除了普通话标准、声音好听,还要思想觉悟好、知识储量多。”在饶立嘉看来,作为“一车之喉”,列车广播员代表铁路发出声音,是一个责任重大、使命神圣的工作。

  为了制作旅客喜爱的广播节目,饶立嘉休班时没少下苦功。她翻阅大量报纸、书籍,扩充知识储备,还要把好内容剪辑下来贴在本子上,如景色介绍、美食推荐、新闻资讯等,用于编排广播节目。如今,她家中的书柜已经叠放了近10本厚厚的剪报。饶立嘉笑着说,女儿写作文的时候,常常把她比喻成“百科全书”,这让她特别自豪。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到祖国各地,大家的生活渐渐富裕,越来越多的人在闲暇之时出去旅游。为满足旅客需要,她做了一些风景旅游名胜的介绍,让更多人了解祖国大好河山。

  “旅客朋友们,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是举世闻名的黄鹤楼……”每次在广播中介绍沿途景观时,饶立嘉都心潮澎湃。有一次,一位旅客在听了她的广播后,还特地来广播室,对她竖起大拇指:“听了你的介绍,我对祖国山水名胜更加向往了,有时间一定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这一幕,深深印在饶立嘉心里。“通过自己的广播,让更多人热爱祖国,我觉得值了!”她骄傲地说。

  走入二十一世纪

  用广播为旅客排忧解难

  作为列车广播员中为数不多的男性,徐卓辉的声音有磁性、温暖,有非常高的辨识度。今年42岁的他,在2000年至2006年间担任列车广播员,深受旅客喜爱。他广播时,经常有旅客寻声而来,就是为了看一看这个声音是谁发出的。

  进入21世纪,空调列车逐渐普及,列车广播设备逐渐由录音机变成了CD机,内容较多、时间较长的广播节目实行录播制,由列车广播员提前在线下录制完成,上车后再按时播放。

  “那个年代,旅客喜欢周杰伦、刀郎等歌手演唱的歌曲,理查德·克莱德曼等音乐家的作品播放率也很高。”谈起当时的广播节目,徐卓辉如数家珍,“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列车广播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旅客喜欢什么,我们就编排什么。”

  进入21世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手机、随身听等电子产品出现在人们生活之中,大家对广播的需求也渐渐降低了。尽管如此,列车广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处理突发情况的时候。

  有一天深夜,徐卓辉正在休息。车上一名旅客突发疾病。接到列车长呼叫后,他立刻爬起来通过广播寻找医生,正巧找到了一名去外地出差的医护人员。随后,徐卓辉和同事赶到现场,协助医生展开救治,直到旅客转危为安。等一切结束后,徐卓辉低头一看,发现自己慌乱中跑得太急,连鞋掉了一只都不知道。

  “列车广播不仅能给旅客带来愉快的感受,而且可以在关键时刻帮助旅客解决困难,这就是我们作为广播员的价值所在。”徐卓辉说。

  高铁时代

  用心用情发出铁路声音

  迈入高铁时代,对于经常乘动车出行的广西旅客来说,今年27岁的李牧洵可能是他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从2019年4月10日开始,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担当值乘任务的动车上,所有广播内容都是由李牧洵录制完成的,包括城市简介、到站信息、安全提示等。每次动车将要抵达目的地,她的声音一响起,仿佛给人回家的感觉。

  随着广西高铁时代来临,高铁路网越织越密,动车组越开越多,老百姓出行日益便捷。与之伴随的,是互联网时代兴盛,智能手机全面普及,旅客的娱乐方式日渐多元化。

  如今,除了乘车提示外,列车广播不再是最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更多是提供“无干扰”的旅途播报服务。动车上也不再专设列车广播员这一岗位,动车广播语音统一提前录制,由乘务员负责播放。

  李牧洵是个地道的东北女孩,刚入路时说话有“一股大碴子味儿”。为了练就标准的播音发声,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开嗓,只要有时间就对着普通话教材练习;每次录节目前,她都会在文稿上逐字逐句标注音标、语调、停顿,确保达到最好的录制效果;为了保护好嗓子,她戒辣、不沾酒、不吃热气食品,朋友总笑她“活得不像个年轻人”。

  动车广播中的城市介绍短小精悍,浓缩了每个城市最精华的部分。为了使广播更具画面感,李牧洵会提前查阅这个城市的基本情况,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有针对性地定下播音基调,努力做到声情并茂,让旅客有更好的收听体验。

  “列车广播的每一句话、每一段播报,都代表着铁路形象,我必须用心、用情发出每一个铁路声音。”李牧洵说。

  历经岁月洗礼和年代变迁,列车广播的变化是铁路成长的缩影,也是祖国飞速发展的见证,伴随着熟悉、温暖的列车广播,中国人民正昂首阔步走向小康生活。

  本文图片由叶知雨摄